中考必考化学知识点,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下册

中考必考化学知识点,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下册

中考必考化学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下面这些内容就是一部分中考化学必考的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氧气和氮气的性质

酸碱中和

元素周期表

分子结构

物质的量

碳和碳的化合物

氧气和氮气的沸点

金属活动性

化学方程式

酸碱指示剂

酸碱中和的检验方式

氧化还原反应

相关中考必考化学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有: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N2)。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5、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一样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8、导电、导热性最顶级的金属是银。

1. 元素周期表:涵盖元素的周期性、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合价等。

2. 化学式与化学反应:涵盖化合物的组成、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等。

3. 溶液的浓度:涵盖溶质的质量成绩、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还有计算方式。

4. 酸碱中和反应:涵盖酸碱的定义、pH值的概念、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等。

5. 氧化还原反应:涵盖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子的转移、氧化态的表示方式等。

6.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涵盖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还有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这些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都是化学中考的重点内容,需学生掌握并熟悉扎实,并可以熟练运用到实质上问题中。

中考化学必考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归纳请看下方具体内容: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非金属元素是氧。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3. 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4.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顶级的金属是钾。5.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6. 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导电性最顶级的金属是银。7.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8.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中考化学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用出现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一样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这当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详细总结)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7、表达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表达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式——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可以。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重庆中考化学必备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1.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涵盖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周期、族等概念。

2.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涵盖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

3. 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涵盖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离子的性质等。

4. 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涵盖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5. 化学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涵盖化学污染的种类、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等。

2. 因为中考化学考试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并熟悉和应用能力的考察,以上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是中考化学必备的基础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3.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途中,可以通过答题、实验、阅读有关书籍等方法来加深对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的理解和掌握并熟悉,以此提升化学成绩。

同时,也要注重化学知识的应用,将化学知识与实质上生活和工作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熟悉化学知识。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出现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高锰酸钾制O2的出现装置。

(2)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用加热,-----制取CO2的出现装置。

(2)收集方式: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1)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可以用排水法

(2)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3)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考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式(考点)

1、药品:石灰石与稀盐酸

(1)不可以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因素:生成一层膜,反应迅速停止,没办法得到连续气体。

(2)不可以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因素: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收集。

不需要浓盐酸的因素:浓盐酸易挥发,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图

装置的须知:(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一定要伸入液面以下

(2)导气管稍微露出橡皮塞。(3)向上排空气法

4、气体收集方式: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检验方式: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式: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其余的还是要看老师总结

重庆中考化学必考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下面这些内容就是一部分中考化学必考的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氧气和氮气的性质

酸碱中和

元素周期表

分子结构

物质的量

碳和碳的化合物

氧气和氮气的沸点

金属活动性

化学方程式

酸碱指示剂

酸碱中和的检验方式

氧化还原反应

北京中考化学必考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1. 元素与物质: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物质的种类不少,元素也有各种。

2.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的式子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物质当中的反应关系的式子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按不一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如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当中的反应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6.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混合物。

7. pH值: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山东化学中考考点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涵盖:

.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的组成和性质。

2.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组成、化学符号、原子量等基本性质,及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特性和分类。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解读方式,反应热、反应速率等反应性质。

4.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式,常见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有关术语和电化学移动性的计算方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6. 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电离、电解度、电离程度等基本概念,电导率的计算方式,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性质。

7. 常见化合物的性质:酸、碱、盐、氧化物、过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还有化合物的命名方式和化学式的写法。

8. 常见实验方式和技术:出现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实验方式,重力滴定、比重法、甲醇燃烧法、红外光谱法等实验技术。

一、知识点内容与框架体系

1.学习结构与性质:主要涵盖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分子的构成与性质、化学键与分子间相互作使劲,并进行有关联系。

2.学习化学反应:涵盖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物质的量与反应的关系还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等。

3.学习酸碱与盐:涵盖酸碱溶液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等。

4.学习有机化学:涵盖有机物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有机物的合成和应用等。

二、学习方式

1.多答题,擅长于总结:需按照近几年真题进行系统的练习,同时将每种类型的试题进行分类,形成自己的知识点内容与框架体系,并总结各自不同的常见的错误类型,然后针对性的处理。

2.实验操作: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各自不同的化学反应和情况,同时可以取得更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建议可以自己在家里或者学校的实验室进行一部分简单的实验,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

3.阅读有关资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化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熟悉。同时,还可以查找一部分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让自己更好地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应用。

三、备考须知

1.熟练运用化学公式:需熟练掌握并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类型,还可以按照条件推导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注意试题中的细节:需要大家特别注意每一个试题中的细节,比如物质的量的单位、反应中所需的各自不同的物质、反应中产生的物质的状态、反应的温度和压力还有反应物质的占比等。

3.注重实验技能:化学是实验科学,需注重实习技能的培养和掌握并熟悉,同时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实验安全的问题,遵循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和制度。

在备考化学的途中,需有耐心和毅力,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持续性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唯有在持续性地学习和实践中,才可以真正掌握并熟悉化学这门科学,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万唯中考化学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1.身边的化学物质

(酸、碱、盐;空气;碳及碳的化合物;常见气体制取;自然界的水;溶液;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2.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分类;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合价;化学用语)

3.物质的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4.化学与社会发展

(燃烧与灭火 燃料与能源;化学与生活)

5.科学探究

(基本操作;实验设计及评价)

中考化学考点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

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

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

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

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化合价,沉淀物质

以上就是本文中考必考化学知识点,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下册的全部内容,关注初中教育网了解更多关于文中考必考化学知识点,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下册和初中化学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zhongxue.china-share.com/zhongxue/371.html

发布于:初中教育网(http://zhongxue.china-share.com)>>> 初中化学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初中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ddfgdf@foxmail.com

初中化学热门资讯推荐

  • 初中化学中考试卷难不难,公认史上最难中考的题目

    中考考试试卷难不难? 1、中考的试题本身不难。 中考的试题十有八九都是考一部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试题,不少地区的中考试题难度结构是7:2:1,换句话说,一张中考的卷子满分假设有...

  • 初中化学中考有生物吗,定量分析生物学

    中考有生物吗? 河北中考没有生物,保定中考,自2023年生物计入中考,但受疫情影响2023以后生物没有计入中考,据河北考试院消息,从明年起生物计入中考,但从学生减负的视角来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