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十六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023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十六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023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十六章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八下册生物第十六章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导致的能在人与人当中或人与动物当中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

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涵盖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习资料(人教版)?

1.“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2.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假设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10×和40× B.10×和l0× C.5×和l0× D.5×和40×3.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物质组成主要是A.糖类和蛋白质 B.DNA和脂肪 C.蛋白质和脂肪

D.DNA

和蛋白质4.向日葵和老虎相比,向日葵没有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5.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量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样的情况可说明A.环境能适应生物B.环境不可以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生物不可以影响环境6.“麻屋子,红帐子,里面隹着个白胖子”,这是描写花生的谜语。这当中的“麻屋子”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的 A.花瓣 B.子房壁 C.胚珠 D.花托7.热带雨林降水丰富,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生长作用8.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A.卵巢B.输卵管C.子宫D.阴道9.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表现,不正常的是A.独立意识提高 B.性意识启动萌动C.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 D.对所属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10.某考生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见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A.血浆B.红细胞 C.白细胞D.血小板11.下方罗列出来的饮食习惯中,合理的是A.因贪睡而常常不吃早餐 B.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C.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D.合理营养,平衡膳食12.与尿液形成无关的结构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尿道13.小明常常长时间看漫画书而致使了近视,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近视镜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14.幼年时期长激素分泌不够,人体会患A.侏儒症B.巨人症C.白化病D.糖尿病15.下方罗列出来的属于哺乳动物的是A.鲫鱼 B.青蛙C.乌龟D.家兔16.下方罗列出来的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蜘蛛结网 B.猴子骑车C.谈虎色变D.老马识途17.在下方罗列出来的分类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点最少的是A.种B.科C.纲 D.门18.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人有责!假设你从湘江边上捡回一只罕见的活巨龟,你会采用下方罗列出来的哪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对待它?A.卖钱B.食用C.送到动物园让专业人才士饲养D.故将他杀死后制成标本保存19.袋装肉肠所采用的主要保存方式是A.脱水法B.真空包装法C.罐藏法D.渗透保存法2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雄蛙在A.求偶B.报警 C.呼吸 D.戏水21.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取得了抗病毒能力。这项技术称为A.克隆技术 B.嫁接技术C.组织培养D.转基因技术22.下方罗列出来的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始生命起源自于原始海洋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蒸气、氢气、氨气等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很重要的证据D.生物进化的整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23.下方罗列出来的有关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式中,不可取的是A.为预防流行性感冒,每天服用抗生素B.就算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以前也应该认真阅读使用说明C.碰见有人晕倒时,马上联系“120”急救电话号码D.抢救因煤气中毒停止呼吸的患者,用人工呼吸的方式进行急救24.下方罗列出来的与遗传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男生女完全主要还是看女方,与男性无关B.水稻体细胞内有l2对染色体,其精子内染色体数目也为l2对C.兔的白毛与狗的黑毛属一对相对性状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遗传情况2S.下方罗列出来的属健康生活方法的是A.为了保持苗条身材,只吃蔬菜水果B.废寝忘食地玩互联网游戏C.出于好奇和好玩而尝试吸食毒品 D.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八年级(下)生物学习资料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法.比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出现新个体。例子: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重点: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保证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途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子: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子: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哪些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行为方法.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一样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子: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们国内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当中不允许结婚. 4. 假设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带上有致病基因,其后代带上该致病基因的概率就大.假设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当中再婚配生育,这样的病的机会就可以增多.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拥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这当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明显不同,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第一决计划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一样,其次与环境也相关系。因为这个原因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觉得: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还有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一样和不一样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因为种种因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比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整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因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途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持续性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导致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可以出现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导致人体出现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样的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以此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出现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一般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出现对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1. 说出一部分经常会用到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比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导致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 解读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须知、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式:转移注意力;选择适合的方法宣泄烦恼;自我慰藉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法 1.生活方法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原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法相关,不健康的生活方法加速这些疾病的出现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时间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支,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1.“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2.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假设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10×和40× B.10×和l0× C.5×和l0× D.5×和40×

3.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物质组成主要是

A.糖类和蛋白质 B.DNA和脂肪 C.蛋白质和脂肪

D.DNA

和蛋白质

4.向日葵和老虎相比,向日葵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5.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量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样的情况可说明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可以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可以影响环境

6.“麻屋子,红帐子,里面隹着个白胖子”,这是描写花生的谜语。这当中的“麻屋子”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的

A.花瓣 B.子房壁 C.胚珠 D.花托

7.热带雨林降水丰富,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生长作用

8.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9.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表现,不正常的是

A.独立意识提高 B.性意识启动萌动

C.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 D.对所属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

10.某考生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见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11.下方罗列出来的饮食习惯中,合理的是

A.因贪睡而常常不吃早餐 B.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

C.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D.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12.与尿液形成无关的结构是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尿道

13.小明常常长时间看漫画书而致使了近视,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近视镜是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14.幼年时期长激素分泌不够,人体会患

A.侏儒症 B.巨人症 C.白化病 D.糖尿病

15.下方罗列出来的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鲫鱼 B.青蛙 C.乌龟 D.家兔

16.下方罗列出来的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 B.猴子骑车 C.谈虎色变 D.老马识途

17.在下方罗列出来的分类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点最少的是

A.种 B.科 C.纲 D.门

18.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人有责!假设你从湘江边上捡回一只罕见的活巨龟,你会采用下方罗列出来的哪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对待它?

A.卖钱 B.食用

C.送到动物园让专业人才士饲养 D.故将他杀死后制成标本保存

19.袋装肉肠所采用的主要保存方式是

A.脱水法 B.真空包装法 C.罐藏法 D.渗透保存法

20.“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雄蛙在

A.求偶 B.报警 C.呼吸 D.戏水

21.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取得了抗病毒能力。这项技术称为

A.克隆技术 B.嫁接技术 C.组织培养 D.转基因技术

22.下方罗列出来的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自于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蒸气、氢气、氨气等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很重要的证据

D.生物进化的整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3.下方罗列出来的有关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式中,不可取的是

A.为预防流行性感冒,每天服用抗生素

B.就算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以前也应该认真阅读使用说明

C.碰见有人晕倒时,马上联系“120”急救电话号码

D.抢救因煤气中毒停止呼吸的患者,用人工呼吸的方式进行急救

24.下方罗列出来的与遗传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男生女完全主要还是看女方,与男性无关

B.水稻体细胞内有l2对染色体,其精子内染色体数目也为l2对

C.兔的白毛与狗的黑毛属一对相对性状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遗传情况

2S.下方罗列出来的属健康生活方法的是

A.为了保持苗条身材,只吃蔬菜水果 B.废寝忘食地玩互联网游戏

C.出于好奇和好玩而尝试吸食毒品 D.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传染病防治法全文?

传染病的传播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这三个原因相关 不要传播途径主要要从这三个途径入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可以通过隔离措施切断传染源通过注射疫苗等多项措施保护易感染人群通过不一样的传播途径,如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进行切断传播行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23年施行的中国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出现与流行,保证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23年10月2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特点。乙类传染病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两种。本次草案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需要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可以按照照国家相关规定予以奖励;对经确认排除传染病疫情的,不能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中文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修订时间

2023年8月28日

施行

自2023年12月1日起

颁布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修订信息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23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按照202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有关更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

全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传染病预防

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发布

第四章疫情控制

第五章医疗救治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七章保证措施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出现与流行,保证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上面说的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按照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发布。

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用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因素不明的传染病需采用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发布、开展。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按照情况决定根据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发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开展,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国家相关规定办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该项目的部门开展监督管理。

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担负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还有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担负与医疗救治相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详细指导下,担负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对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

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提升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

第九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人民政府需要完善相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加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需要组织居民、村民参加社区、农村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第十条

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新闻媒体需要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

各级各种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医学院校需要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对在学校念书学生还有其他与传染病防治有关人员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和培训,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需要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第十一条

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着成绩和奉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因参加传染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根据相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

第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一定要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相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认真提供相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可以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相关信息、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还有其他相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开展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二章传染病预防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提升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水利、林业行政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详细指导和组织消除农田、湖区、河流、牧场、林区的鼠害与血吸虫危害,还有其他传播传染病的动物和病媒生物的危害。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还有有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需要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开展。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一定要满足国家质量标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标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需要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详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十六条国家和社会需要关心、帮传染病患者、病原带上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可以歧视传染病患者、病原带上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

传染病患者、病原带上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可以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允许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十七条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出现、流行还有影响其出现、流行的原因,进行监测;对国外出现、国内暂时还没有出现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出现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第十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方罗列出来的职责:

(一)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

(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出现、流行趋势;

(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

(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

(五)开展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

(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七)详细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

(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九)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详细指导、考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传染病出现、流行还有分布进行监测,对重要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参加并详细指导对暴发的疫情进行调查处理,开展传染病病原学鉴定,建立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

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的落实,组织开展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负责本地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

第十九条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传染病出现、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按照情况予以发布。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需要涵盖以下主要内容:

(一)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有关部门的职责;

(二)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出现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与职责;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的分级还有对应的应急工作方案;

(五)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还有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

地方人民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出的传染病预警后,需要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采用对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需要确定针对的部门或者人员,担负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还有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担负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原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指定针对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详细指导、考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第二十二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需要满足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本次要求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第二十三条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证血液、血液制品的质量。不允许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一定要遵循国家相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出现。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需要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用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详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还有其他相关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负责与人畜共患传染病相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与人畜共患传染病相关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经检疫合格后,才可以出售、运输。

第二十六条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

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带上、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可能致使甲类传染病传播的还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带上、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详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二十七条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相关单位和个人一定要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详细指导下或者根据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第二十八条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计划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标,需要事先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建设单位需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用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施工这个时间段,建设单位需要设专人负责工地上的卫生疫情防控工作。工程竣工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对可能出现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第二十九条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需要满足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需要依法获取卫生许可证。

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需要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详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发布

第三十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还有突发因素不明的传染病时,需要遵守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根据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主要内容、程序、方法和时限报告。

军队医疗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发现前款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时,需要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报告。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需要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第三十二条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有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带上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马上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相互通报。

第三十三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需要马上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马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设立或者指定针对的部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分析。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还有监测、预警的有关信息。接到通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需要及时告知本单位的相关人员。

第三十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及时向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和每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全国传染病疫情还有监测、预警的有关信息。

毗邻的还有有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及时相互通报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还有监测、预警的有关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需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该项目的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需要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第三十六条动物疫情防控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及时相互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出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还有有关信息。

第三十七条依照本法的相关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可以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第三十八条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发布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发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发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需要及时、准确。

第四章疫情控制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需要及时采用下方罗列出来的措施:

(一)对患者、病原带上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按照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独自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患者、病原带上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用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没有未经同意私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帮助医疗机构采用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患者,需要按照病情采用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还有医疗废物,一定要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开展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第四十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需要及时采用下方罗列出来的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用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用措施;

(三)详细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详细指导相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第四十一条对已经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开展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需要即时作出是不是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能批准决定的,开展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需要马上解除隔离措施。

在隔离这个时间段,开展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需要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证;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可以停止支付其隔离这个时间段的工作报酬。

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四十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需要马上组织力量,根据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用下方罗列出来的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信息: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还有有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导致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有关采用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需要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四十三条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都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在疫区内采用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开展卫生检疫。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开展封锁;但是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封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还有封锁疫区致使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

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四十四条出现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开展交通卫生检疫。详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四十五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按照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还有有关设施、设备。

紧急调集人员的,需要按照本次要求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还有有关设施、设备的,需要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需要及时返还。

第四十六条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需要将尸体马上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需要将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本次要求规定深埋。

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对传染病患者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尸体进行解剖检查核验,并需要告知死者家属。

第四十七条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经消毒可以使用的,需要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详细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才可以使用、出售和运输。

第四十八条出现传染病疫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其他与传染病相关的专业技术机构,可以进入传染病疫点、疫区进行调查、采集样本、技术分析和检验。

第四十九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供应单位需要及时生产、供应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铁路、交通、民用航空经营单位一定要优先运送处理传染病疫情的人员还有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第五章医疗救治

第五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需要加强和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互联网的建设,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担负传染病救治任务,或者按照传染病救治需设置传染病医院。

第五十一条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需要满足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医疗机构需要按照本次要求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本次要求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需要在使用后予以处理。

医疗机构需要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用对应措施,提升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第五十二条医疗机构需要对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表达病历记录还有其他相关资料,并好好保存。

医疗机构需要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需要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对应救治能力的,需要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对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详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下方罗列出来的监督检查职责:

(一)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本法规定的传染病防治职责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及其生产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还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五)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带上、运输、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公共场所和相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要事项的处理。

第五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传染病疫情出现现场调查取证,查阅或者复制相关的资料和采集样本。被检查单位需要予以配合,不可以拒绝、阻挠。

第五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发现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还有有关物品,如不及时采用控制措施可能致使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可以采用封闭公共饮用水源、封存食品还有有关物品或者暂停销售的临时控制措施,并予以检验或者进行消毒。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需要予以处理;对未被污染的食品或者经消毒后可以使用的物品,需要解除控制措施。

第五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需要很多于两人,并出示执法证件,在内容框中填写卫生执法文书。

卫生执法文书经核对正确后,需要由卫生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的,卫生执法人员需要注明情况。

第五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需要依法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对其工作人员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发现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及时处理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或者不履行职责的,需要责令纠偏或者直接予以处理。

第五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需要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举报违反本法的行为。接到举报的相关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及时调查处理。

第七章保证措施

第五十九条国家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六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级政府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的平日经费。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按照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全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救治、监测、预测、预警、监督检查等项目。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开展重要传染病防治项目给予补助。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流行趋势,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项目范围内,确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等项目,并保证项目标开展经费。

第六十一条国家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扶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需要保证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经费。

第六十二条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详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第六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储备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以备调用。

第六十四条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还有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相关单位需要根据国家规定,采用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津贴。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相关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没来得及时组织救治、采用控制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法规定,有下方罗列出来的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通报、报告或者发布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二)出现或者可能出现传染病传播时没来得及时采用预防、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没来得及时调查、处理单位和个人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责的举报的;

(五)违反本法的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第六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未依照本法的相关规定履行传染病防治和保证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方罗列出来的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相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

(二)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未主动收集传染病疫情信息,或者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报告没来得及时进行认真分析、调查、核实的;

(四)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依据职责及时采用本法规定的措施的;

(五)有意或恶意泄露传染病患者、病原带上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相关信息、资料的。

第六十九条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方罗列出来的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相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没有按照规定担负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二)没有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没有按照规定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四)没有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还有医疗废物开展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五)没有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本次要求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处理,再次使用的;

(六)在医疗救治途中没有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七)有意或恶意泄露传染病患者、病原带上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相关信息、资料的。

第七十条采供血机构没有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未执行国家相关规定,致使因输入血液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出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采供血机构的执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动物疫情防控机构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通报职责的,由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铁路、交通、民用航空经营单位未依照本法的相关规定优先运送处理传染病疫情的人员还有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由相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导致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第七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方罗列出来的情形之一,致使或者可能致使传染病传播、流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已获取许可证的,原发证部门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满足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不满足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三)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不满足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四)出售、运输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未进行消毒处理的;

(五)生物制品生产单位生产的血液制品不满足国家质量标准的。

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方罗列出来的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已获取许可证的,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还有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相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不满足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管理,导致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的;

(二)违反国家相关规定,采集、保藏、带上、运输和使用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未执行国家相关规定,致使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出现的。

第七十五条未经检疫出售、运输与人畜共患传染病相关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十六条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进行施工的,或者没有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用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超过规定要求的时间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提请相关人民政府依据职责权限,责令停建、关闭。

第七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致使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导致损害的,需要依法担负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七十八条本法中下方罗列出来的用语的含义:

(一)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指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满足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诊断标准的人。

(二)病原带上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三)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原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四)疫点: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

(五)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六)人畜共患传染病:指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血吸虫病等。

(七)自然疫源地:指某些可导致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时间存在和循环的地区。

(八)病媒生物:指可以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蚊、蝇、蚤类等。

(九)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导致的感染。

(十)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取得的感染,涵盖在住院这个时间段出现的感染和在医院内取得出院后出现的感染,但不涵盖入院前已启动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取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十一)实验室感染:指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十二)菌种、毒种:指可能导致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出现的细菌菌种、病毒毒种。

(十三)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式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十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有与上面说的机构业务活动一样的单位。

(十五)医疗机构:指根据《医疗机构管理规定》获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

第七十九条传染病防治中相关食品、药品、血液、水、医疗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管理还有动物疫情防控和国境卫生检疫,本法未规定的,分别适用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

第八十条本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

以上就是本文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十六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023的全部内容,关注初中教育网了解更多关于文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十六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023和八年级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zhongxue.china-share.com/zhongxue/15441.html

发布于:初中教育网(http://zhongxue.china-share.com)>>> 八年级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初中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ddfgdf@foxmail.com

八年级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