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需要背的数学公式,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公式总结

初一上册需要背的数学公式,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公式总结

初一上册需背的数学公式?

1.过两点有且唯有一条直线

2.两点当中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唯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全部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唯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假设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这当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一样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还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还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定理 假设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既然如此那,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假设一个锐角等于30°既然如此那,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当成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

42.定理1 有关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假设两个图形有关某直线对称,既然如此那,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有关某直线对称,假设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既然如此那,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假设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既然如此那,这两个图形有关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假设三角形的三边长a、b、c相关系a^2+b^2=c^2 ,既然如此那,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断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断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断定理3 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断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断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断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还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断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断定理2 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还相互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有关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有关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还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假设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还被这一点平分,既然如此那,这两个图形有关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断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假设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既然如此那,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还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还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 假设a:b=c:d,既然如此那,ad=bc;假设ad=bc,既然如此那,a:b=c:d

84.(2)合比性质 假设a/b=c/d,既然如此那,(a±b)/b=(c±d)/d

85.(3)等比性质 假设a/b=c/d=…=m/n(b+d+…+n≠0),既然如此那,(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 假设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既然如此那,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还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断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断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断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 假设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既然如此那,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当成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当成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还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还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还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还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假设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既然如此那,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假设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既然如此那,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还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1)直线L和⊙O相交 d<r

(2)直线L和⊙O相切 d=r

(3)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断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还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假设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既然如此那,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假设弦与直径垂直相交,既然如此那,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占比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占比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假设两个圆相切,既然如此那,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1)两圆外离 d>R+r (2)两圆外切 d=R+r

(3)两圆相交 R-r<d<R+r(R>r)

(4)两圆内切 d=R-r(R>r) (5)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1)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2)经过各分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清楚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假设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假设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完全就能够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样的分解因式的方式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假设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一定要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可以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完全就能够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那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法.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法的形式和特点

(1)项数:三项

(2)有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一样.

(3)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完全就能够了.

(5)分解因式,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可以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故此,不可以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可以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假设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式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满足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为这个原因还能继续分解,故此,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有大多数情况下形式,有方程的解法还有一元一次方程应题没相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公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大多数情况下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一类型项,系数化一。列方程解应题的大多数情况下步骤是,设的未知数,按照题中等量关系列方程,然后将方程解答后答题。

七年级上册欧拉公式?

答:初一数学欧拉公式是:R+ V- E= 2。在任何一个规则球面地图上,用 R记区域个 数,V记顶点个数,E记边界个数,则 R+ V- E= 2,那就是欧拉定理,它于 1640年由 Descartes第一给出证明,后来 Euler(欧拉 )于 1752年又独立地给出证明,我们称其为欧拉定理,在国外

七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另外,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概念、公理、公式?

平均数问题公式 (一个数+另一个数)÷2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 路程÷(大速+小速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路程÷(大速-小速)

行船问题公式 同上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车长+桥长)÷车速

工程问题公式 1÷速度和

盈亏问题公式 (盈+亏)÷两次的相差数

利率问题公式 总利润÷成本×100%

中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常会用到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假设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既然如此那,: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假设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既然如此那,: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假设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既然如此那,: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与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与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与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百分之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百分之100=(售出价÷成本-1)×百分之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质上售价÷原售价×百分之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百分之20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方公式?

有理数乘法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0乘任何数都得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关风速的公式?

  风速与风量计算公式是,风量=风速*截面积,以直径为600毫米,风速为12米每秒作为例子,风量=12*3600*3.14*0.6*0.6/4。

  风速:

  风速是指空气对比地球某一固定地址位置的运动速率,经常会用到单位是米每秒,1米每秒=3.6千米每时。风速没有等级,风力才有等级,风速是风力等级划分的依据。大多数情况下来讲,风速越大,风力等级越高,风的破坏性越大。风速是气候学研究的主要参数之一,大气中风的测量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航天事业还有军事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风量:

  风量是指风冷散热器风扇每分钟送出或吸入的空气整体积,假设按立方英尺来计算,单位就是CFM;假设按立方米来算,就是CMM,散热器产品常常使用的风量单位是CFM。

  在散热片材质一样的情况下,风量是衡量风冷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最最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指标。明显,风量越大的散热器其散热能力也越高。这是因为空气的热容是一定的,更大的风量,其实就是常说的单位时间内更多的空气能带走更多的热量。 同样风量的情况下散热效果和风的流动方法相关。

初一数学考点公式归纳?

考点数学公式:

初一上:1、绝对值公式|a|=a(a>0,a=0)

|a|=-a(a<0)

2、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

3、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逆运算是分解因式公式。

4、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

以上就是本文初一上册需要背的数学公式,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公式总结的全部内容,关注初中教育网了解更多关于文初一上册需要背的数学公式,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公式总结和七年级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zhongxue.china-share.com/zhongxue/23564.html

发布于:初中教育网(http://zhongxue.china-share.com)>>> 七年级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初中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ddfgdf@foxmail.com

七年级热门资讯推荐